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位于五原縣隆興昌鎮,北連八里橋農貿批發市場,西與隆興湖相望,南臨212省道,東與鴻雁濕地公園相依。規劃用地一萬畝,整合五原乃至河套地區自西漢以來2400年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以及河套農耕歷史沿革等資源,以農耕文化為主題,融入科普性、教育性、參與性、趣味性為一體,精心打造的景區。
由景區西側的入口大門進入園區,首先我們踏上的是風情水街。走在這里,流水潺潺,微風徐徐,給人一種通透心脾的清爽。
我們的祖先在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同時,也發明了許多農耕用具。“伏羲結繩,神農作斧,”這些都是動人的傳說。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先民們“耕而食,織而衣,建屋宇,造舟車,冶銅鐵;”世代相傳著以農為尊的傳統思想。
前方左右兩側對開的大門是我們農耕文化博物館的南北區。農耕文化博物館,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展覽面積6000平方米。共分為三部分即古郡滄桑——古代河套地區農耕文化廳、邊塞風塵——近代河套地區農耕文化廳、大河春風——當代河套地區農耕文化廳三個展區13個單元,共有展品6000多件,總投資8000萬元。館內巧妙運用圖片、文字、實物、場景再現、雕塑、沙盤、多媒體等表現手段,將農耕源流、農耕器具、農耕風貌、糧食加工、交通運輸、村鎮民居、農耕嬗變、收獲儲存、紡織衣飾、家居生活、炊事飲食、傳統習俗、休閑娛樂、鄉村工匠等有關農村、農業、農民的各種元素匯集起來,全方位勾畫出了從古到今河套農耕文化的全景圖,展示了古代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歷史節點。
提到河套地區的農耕文化,自然想到我們河套美食,現在我們來到了河套美食廣場,左右望去,這些半圓形的建筑將作為美食商鋪逐漸紅火起來,香甜可口的河套美食將帶您進一步領略河套風情、感受河套魅力。
在我們正前方是二十四節氣廣場,該廣場以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為主題,是體現農耕文化的又一佳作。節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像清明祭祖、中秋賞月等。廣場四周可見半圓形鋪就的圖案,每個節氣的名稱鑲嵌在一個半圓里,每一個半圓代表一個節氣,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正中間佇立著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是五香閣樓。
閣樓上有各式各樣的五彩圖畫,有人物、有風景,上面描繪的是飄蕩在五原歷史上空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請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隨到閣樓前參觀。(衛青北擊匈奴、北魏沃野鎮起義、馮玉祥五原誓師、傅作義五原抗戰)(描寫五原的詩詞,如李白的《塞上曲》等)。
(由南側直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綠色長廊,總長2000米,這里種植了絲瓜、黃瓜、南瓜、葡萄等攀爬類植物,使得長廊內春夏一片碧綠,綠蔭籠罩,秋季碩果累累,綴滿枝頭。漫步其中,清新明朗,悠然自得。
(向東走)接下來,我們往二十四節氣廣場的東邊出發,那里別有一番風情等著您。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樸實的五原人以農為生,以耕為生,早出荷鋤種地,暮歸喂飼家禽,過著“相見無雜言,但聞雞犬吠”的田園生活。左右兩側是我們即將建成的游客互動區,將會擺放石磨盤等農耕器物,帶您穿越時空,回到曾經的農耕年代,喚回兒時對田間地頭的記憶。這里集中展出的一些當年的生活用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同時,設計有許多讓游客親身參與的項目,您可大顯身手,盡情發揮。在互動中舒展筋骨,健身強體,會格外舒暢。
前方兩側寬敞開闊的區域是我們的農業大地景觀。這里將被種植上玉米、葵花、薰衣草等植物供游人觀賞、拍照、繪畫。這兒的木制涼亭,可供您在這里歇歇腳,吹吹風,喝喝水。這里林間小路,花紅柳綠,流水潺潺,鳥語花香,田園風光,詩情畫意。登斯園者,臨風詠懷,品茶賞月,游玩息憩,其樂無窮。
由南側的農業大地景觀望去,正在建設中的建筑群是我們的晟宇農家樂,由內蒙古晟宇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規劃占地面積300畝。
該農家樂以河套移居文化為依托,以近代移居我縣的主要外省移民民俗文化、特色建筑、餐飲風格為典范,建成9種不同民俗風格的特色農家樂28戶,配套建設日光溫室50棟。像河套人家、山西人家、山東人家、安徽人家等不同風格的風土人情將使您不出五原而領略多地風采。
回過頭來,順著東北角,我們看到的是民俗村。游客來此休閑度假,得林野之風致,賞田園之美景,去塵俗之憂慮,享山水之快樂。讓您遠離城市的喧囂,擁抱自然的寧靜。現在我們就到那里去參觀參觀。
河套民俗文化村,位于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東南部,與博物館東西呼應,是以民俗村的形式將博物館陳列展覽延伸和實體化,起著五原傳統民俗展示和傳統農產品加工營銷的作用。其占地面積約200余畝,總投資2000萬元,于2014年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6月底完工。建設內容包括人民公社大院(有辦公室、會議室、食堂等)、戲臺(用于二人臺等特色文藝展演)、知青文化大院、人民供銷社等院落和河套農家手工作坊(農耕鞋帽制作、編籮筐、鐵匠鋪、載掃帚等),進行動態展示和特色產品生產營銷,反映五原近代農業的一種(長短工式)管理模式。讓人們感受到當地特色民俗文化。通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隆興昌主體民俗建筑復原布展,再現鄉風民俗感受河套特色文化。
民俗村游覽過后,我們還有黃河文化園在等著您。它位于園區東側,南北長476米,東西寬95米,占地72.6畝。該項目集中展示黃河全流域重點風貌及黃河文化的微縮景觀。一條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微縮景觀,將以栩栩如生的直觀模型,向您展示黃河上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可以使您一日千里、暢游黃河。
黃河文化園設計以黃河流經九個省份的地方特色、黃河水利工程、主要橋梁及“黃河至北”等重要地理性標志為內容,通過地形地貌、實景展示、并配以相關圖片、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的自然地貌、景觀特色、風土人情,讓人們在瀏覽文化園的同時能感受到濃濃的黃河文化氣息,進一步增加對母親河的認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