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新華社刊發題為《讓“花花田”變成高產田——內蒙古冬季高標準農田建設見聞》長篇通訊,用大篇幅文段詳細描寫了五原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現場情況和取得成效,對我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高度贊揚。文章發布后,廣受關注,一天內的瀏覽量高達100.3萬!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近年來,五原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套灌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產品質量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著力在地力提升上下功夫,從源頭上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保障水平,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25萬畝,實現“渠溝路林田井電技”八配套。從效果來看,整治過的農田解決了土地碎片化、零散化、鹽堿化、積土多的問題,新增耕地面積5—10%,地力提升1—2個等級(地力等級由6—8等級提高到5—6等級,地力劃分為10個等級,巴彥淖爾市平均地力等級為6.015),規模化經營達到80%,出苗率提高10—20%,畝均增產10—20%。五原縣緊扣農業高質高效化、生產節約化、資源集聚化,逐步解決了農業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的局面。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廣大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實踐證明,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可有效提升耕地質量、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護黃河母親河生態安全。五原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天賦河套”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聚焦“畝均效益論英雄”,著力在提升高標準農田配套水平上下功夫,加快建設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服務輸出基地,不斷補齊“三農三牧”領域突出短板,力爭在“十四五”期間,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