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清是新公中鎮旭日村村民,從2016年開始養牛至今已經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養牛大戶,他通過多年總結的養殖經驗,探索出了一條“種養加”一體化的循環致富路。
見到溫明清時,他正開著飼料混合車準備去喂牛,一臺車一個人,十幾分鐘就完成了上百頭牛的喂養過程。喂過牛之后,溫明清一邊帶記者參觀養殖場,一邊講起了他的“致富經”。2016年,溫明清開始發展肉牛養殖,但是由于當時缺乏經驗,飼養的肉牛生長速度緩慢,飼養量始終發展不起來。為此,他在學中養,養中學,并不斷總結養殖經驗,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這讓他深深意識到養牛不僅要有技巧,更要科學飼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溫明清首先想到要從飼養環節開始著手,為了降低飼養成本,提高肉牛質量,溫明清自己種植了500多畝玉米用于生產酒糟和加工飼料。玉米釀酒產出的酒糟作為一種有機營養物質來喂牛,不僅能夠提升牛肉口感,還能提高牛的生長速度,同時還解決了玉米秸稈被焚燒,污染環境的問題,真正讓秸稈廢棄物實現了過腹轉化增值。“通過探索‘種養加’一體化的經營模式,讓我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益運轉,牛越養越多,牛糞也越來越多,所以我又把牛糞當做有機肥還田,從而達到節本、增收的目標,促進健康養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溫明清向記者介紹說。
2021年,溫明清的養殖場共出欄肉牛100余頭,利潤達到60多萬元,真正使“種植玉米—產酒糟—秸稈喂牛—牛糞還田”的種養循環模式鏈上“環環生金”。“下一步,我將以代養的方式帶動更多村民參與肉牛養殖,第一批計劃先為村民發放10頭牛進行代養,每家兩到三頭,養的方式是三年后將大牛還回來,產的牛犢子歸村民,我既不收利息,也不收任何費用,目的就是想讓大家抱團發展,共同致富。”溫明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