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突破瓶頸,特色產業欣欣向榮。五原縣新公中鎮集聚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創新驅動、建圈強鏈,持續不斷優品種、提品質、塑品牌、拓銷路,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擴大種植規模,實現了核心引領、輻射帶動、試驗推廣的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仲夏伏天,新公中鎮民利村占地5000余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曬足了”陽光的蜜瓜苗郁郁蔥蔥,瓜藤恣意伸展,茂密的瓜葉下,渾圓飽滿、各式各樣的蜜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今年,產業園邀請到山東、浙江等地的農業科技企業加盟入駐,試驗種植了148個瓜類品種,通過品比測試,將篩選出最為適合五原氣候、水利、土壤的高抗、高產、高價值優勢品種。
天勐農業品種篩選師孫建鵬向記者介紹說:“因為河套平原的土壤比較肥沃,整體的氣候比較干燥,適合這種甜瓜類的植物生長。目前種植的品種都是在西北、寧夏、新疆一帶都已經成熟的品種,這些地方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要運到北京、廣州市場的話運距會非常的長。在五原種植運距縮短,能把成本降低,保持瓜能更新鮮的到達市場。”
新公中鎮民利村二組村民趙寶其種植傳統蜜瓜多年,今年,他看到村里新來的技術員采用生物育種、節水灌溉、無公害生產的種植模式,這讓他大開眼界,并對技術員帶來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便跟著技術員一起學習并試驗種植了5畝新品種蜜瓜“金色鳳凰”,預計每畝產量可達5000余斤,畝均純收入在3000元以上。
趙寶其說:“公司給我提供了種苗,種植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成熟以后保回收,瓜的價格也不錯,平均每斤能達到3元以上,我覺得挺有信心的,明年準備擴大種植規模。”
天勐農業、伊航農業、裕煌果業,三家企業負責對現代農業產業園實行統一管理并提供基礎設施保障、訂單簽訂、種苗提供、農資采購、作物管理、技術指導、農業保險、銷售服務的“八統一模式”,農戶自主選擇參與種植。農業生產、科學研究和學術教育有機融合,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學有所用。既推動了蜜瓜種植技術的轉化和推廣,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農企利益聯結機制,把農業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留給農民,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園的發展成果,提高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