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皂沙所黨支部以“紅映皂沙·水潤民生”黨建品牌為引領,緊扣“黨建+業務+服務深度融合”主線,統籌推進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繪就了一幅“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的治水興農新畫卷。
工程奠基:筑牢水利根基,守護農田命脈
皂沙干溝排域西至皂火干渠、東至沙河干渠,全長18.05千米,控制面積22.78萬畝,肩負著兩個鄉鎮、一個農場的農田排水重任。自1966年開挖以來,這條干溝歷經歲月淬煉,從最初解決“有灌無排”問題的12.6公里雛形,到如今構建起干溝自流與揚水站揚排結合的立體排水體系,建成公路橋、生產橋、渡槽等40座配套建筑物,成為排域農業生產的“生命線”。
今年來,皂沙所秉持“建管并重”理念,實施林木種植、清理與防護、清“四亂”、雨淋坑填埋等基礎工程,加固林帶壟道2000米,設立64塊黨建及工程警示牌,系統普查沿溝水利設施并建立編號檔案,實現“工程有標、管護有章”,推動生態修復與景觀提升雙見效。
黨建領航:激發紅色動能,凝聚治理合力
皂沙所黨支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建品牌創建為抓手,推動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在政治建設上,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簽訂崗位責任狀,開展“黨員應知應會知識測試”“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等活動,筑牢思想根基;在組織建設中,以“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年”為契機,創建“堡壘支部”,打造“六有”黨建陣地,讓支部成為引領治理的堅強堡壘。
黨員先鋒工程亮點紛呈。支部書記與支委成員帶頭“揭榜掛帥”,認領垃圾整治、信息化改造等民生難點項目,以“書記掛帥、黨員沖鋒”模式破解楊根營村垃圾堆放、干溝排鹽降堿等問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
廉政建設常抓不懈,通過“嚴守黨紀紅線,筑牢作風堤壩,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支部書記講專題黨課、廉政知識測試、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動,構建“責任清單+廉政教育+作風建設”體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今年,皂沙所群團建設與“橫聯縱領”模式同步發力,群團建設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慰問活動。“橫聯縱領”方面,堅持“橫向聯動、縱向貫通”雙輪驅動模式,持續深化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一是強化橫向協同聯動。今年4月,皂沙所支部與六排干、七排干黨支部創新開展黨建聯建活動,三方圍繞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實踐、排干“清四亂”專項整治、排水業務優化提升等重點工作,開展深入研討交流,通過經驗分享、案例剖析、問題共商,實現黨建與業務的互學互鑒、共同提升,為區域排水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二是深化縱向貫通融合。5月份,支部聯合七排干黨支部與總排干三所黨支部,共同開展“黨建引領聚合力,業務融合促發展”主題黨日活動。活動中,三個支部書記圍繞黨規黨紀、意識形態等主題講授專題黨課,并組織黨員干部赴皂沙揚水站、七排干揚水站開展實地調研與業務交流,就提升排域農業灌溉排水服務效能、優化運行管理模式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切實將黨建成果轉化為服務農戶的實際成效。活動最后,全體黨員面對鮮紅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通過開展活動形成“支部共建、資源共享、治理共抓”的生態保護新格局。
民生為本:深化治理效能,繪就水潤畫卷
聚焦民生改善,皂沙所積極對接“內蒙古河套灌區現代化灌區規劃”,爭取自動化水量計量、水質監測等設施建設,提升排水管理現代化水平。通過設立上游段六生產橋、中游粉房二橋、下游揚水站前池3處水位觀察點,實行每日實地量測、每月3次常規水質監測,嚴格數據管理,保障排水安全。
結合中心黨組第六輪巡察整改的契機,將“皂沙排干工程普查”“干溝雨淋坑修復”納入“書記項目”,以“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確保整改見效。同時,融入基層治理網格,選派排干管理員擔任網格長,宣傳水利政策、收集民情民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黨建引領、網格聚力、服務惠民”。
安全生產防線全面筑牢,支部聯合義長分中心警務站開展防溺水、水利法規宣傳,設置安全隔離網與警示標識,開展消防安全培訓,以“黨建+安全”模式守護排域平安。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現代化治理邁進。皂沙所黨支部正以黨建為舵、以民生為帆,在河套平原上書寫著“水利興、農業穩、鄉村美”的時代答卷,讓這條流淌半個多世紀的干溝,繼續煥發出服務“三農”、潤澤民生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