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原縣積極探索農業種植新模式,在新公中鎮試驗利用鋼架拱棚種植鮮食玉米。通過科學規劃種植時間、采用配套種植技術,實現了鮮食玉米早種早收、搶“鮮”上市,同時,創新“兩茬種植”模式,讓土地一年兩收,既填補了夏日鮮食玉米的市場空白,又增加了農民收益。
七月的古郡大地驕陽似火,新公中鎮永旺村的鋼架拱棚內卻綠意濃濃、涼意陣陣,一串串飽滿翠綠的鮮食玉米掛滿枝頭,散發著清甜的香氣。數十名工人穿梭在田壟間,熟練地將達到采收標準的鮮食玉米掰下、裝車,運到玉米加工車間,進行“鎖鮮”加工,確保剛離開土地的鮮食玉米能最大程度保留新鮮口感。
新公中鎮永旺村鮮食玉米種植戶安道海說:“3月24日種植糯玉米,今年選擇的品種是2108,這個品種口感好、產量高,并且已經簽訂了訂單,每噸是1500元,畝產2噸左右。”
離玉米種植基地不足6、7公里的加工車間里,同樣一片忙碌。剛運到的鮮食玉米被立即送進分揀區,工人們快速剔除破損、過小的玉米,剩下優質玉米經清洗、切段、殺菌等環節后,真空打包、快速處理。從玉米采摘到完成包裝,整個過程嚴格控制在60分鐘內,這就是“一小時鎖鮮”的核心環節。
內蒙古馨河富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新平介紹說:“現在市場基本上沒有鮮玉米,所以這批玉米頗受市場歡迎,很多人都來搶購。今年試種了100多畝,馬上可以種植二茬。今年預計可產1200萬棒左右,去年產量400萬棒,市場需求量大,預計明年還會增加。”
據介紹,新公中鎮永旺村的在第一茬玉米采收后,拱棚內會及時清理緊接著安排第二茬玉米種植,預計二茬將在10月份進行采收,正好趕上中秋、國慶市場,加工后可以做成禮盒裝,價格錯峰優勢更加明顯,收益有保障。“搶鮮上市 + 兩茬種植”的模式,不僅讓土地 “生金”,更讓農民看到了高效農業的潛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