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縣現代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位于八里橋河套農耕文化博覽苑北側、面迎212省道,分三層建設,建筑面積1476.5平方米。總投資2052萬元,于2015年7月20日建成,現已投入使用。
該中心通過構建“八大體系”,搭建“一個平臺”,即農業防災減災體系、農牧業科技110服務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種子工程服務體系、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形成覆蓋全程、綜合配套、機制靈活、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農村牧區綜合服務體系。由農牧業部門牽頭,科技、氣象、民政、保險等涉農部門統一入駐,集中辦理涉農涉牧事項。
現代農牧業服務中心建成后將主要承擔以下功能:
一是提升辦公效率,實現無紙化辦公。通過建設農牧業信息服務系統,健全縣、鎮、村信息服務體系,形成內網、外網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無紙化辦公;通過外網及時發布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動態和市場供求信息,為農民種植提供及時、有效的農產品供求信息資源和技術服務。
二是增強預測預報防災減災能力,減少災害損失。通過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協調機制和保障機制,構建完善的農牧業防災減災體系,形成上聯市、區,下聯鎮、村的廣域網系統,及時接收和發布農牧業災害預報等信息,減少災害損失,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保證。
三是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及時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建立一支由區、市、縣三級農牧業專家、技術人員、農村技術能人組成的“科技110”服務隊伍,根據需要及時調配專家解決農民反映的疑難技術問題,充分發揮“三電合一”(電視、電話、電腦)、“農牧業科技110”等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作用。
四是提高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保證安全生產。通過完善縣、鎮、村三級動物防疫、檢疫監督和疫情監測體系建設等,及時掌握動物免疫和疫情動態,提高動物疫病診斷、檢測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形成網絡健全、處置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確保我縣動物防疫工作有序進行和產品質量安全可靠。
五是提高土地流轉效率,為規模化經營奠定基礎。搭建縣、鎮、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立信息順暢的土地流轉環境,形成方便農戶、服務便捷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促進我縣農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
六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生產者素質。構建以農牧業局為主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的高效、專業、即時的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體系,促進適度規模和專業化生產,帶動全縣新型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推動我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七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發展品牌農業。完善縣、鎮、村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立農產品動態監管體系、質量檢驗檢測體系、追溯體系等,配備先進檢測設備,開展經常性的檢驗檢測,全面提升全縣基地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八是培育優良品種,發展現代種業。建立以家畜品種改良服務中心為龍頭、人工授精站點為依托、規模養殖場戶為技術推廣主力的三級服務網絡,積極推進優良種畜生產、良種推廣、監督檢測、科技支撐四大體系建設,形成全縣優質種質資源數據庫,促進種業發展,增強繁育創新能力。
九是培育新型電商,促進特色產品快速流通。建立以農牧業局為主體的農畜產品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推進電子商務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后全流程服務延伸形成一批運轉高效、快速流通,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商務服務品牌骨干企業,拓寬我縣特色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