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關于印發<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任務>等實施方案的通知》(巴農牧局發〔2025〕231號)文件要求,進一步鞏固和促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成果,充分發揮補助項目強隊伍、推技術、帶小農的基礎支撐作用,穩定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持續提升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水平,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畜產品安全供給,確保政策落實到位、資金兌付到位、項目執行到位,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要穩定隊伍、提升素質、回歸主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畜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和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任務,組織引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履行好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指導服務、人員培訓等公益性職能,集成配套先進技術模式,創新技術推廣服務方式方法,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新質生產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二、農牧業基本情況
(一)農業農村經濟情況
五原縣地處河套平原腹地,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全縣轄8鎮、1鄉、1個國營農場,11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1.26萬,其中鄉村人口10.25萬。總土地面積375.5萬畝,其中耕地255.87萬畝,人均耕地11.64畝,是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的8倍。盛產優質葵花、玉米、小麥、燈籠紅香瓜、西甜瓜、番茄、肉羊等農畜產品,是糧油大縣、肉羊大縣和設施農業大縣,也是全國著名的糧、油、糖及綠色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和“塞外糧倉”之美譽。
(二)農牧業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1.糧油產業。2024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65.36萬畝,向日葵播種面積132.75萬畝,主推技術是春小麥兩改三配套綠色增效栽培及麥后復種多元栽培技術、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玉米無膜淺埋滴灌技術、向日葵擴行降密提質增效栽培技術、向日葵溝膜壟植抗旱抗鹽耐列當技術等。五原是國內特有的優質小麥種植基地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全國葵花生產及出口大縣,我縣大力推廣優良品種,提升糧油品質及產量,助力我縣成為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加工輸出基地。
2.果蔬產業。2024年,全縣種植瓜類4.9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4.07萬畝,果樹2萬畝,主要品種為厚皮甜瓜、薄皮甜瓜(白梨脆、燈籠紅)、西瓜、番茄(加工型)、青紅椒(朝天椒、鮮食椒、醬用椒)、鮮食西紅柿(黃柿子)、花菇、貝貝南瓜、蘋果梨、早熟梨等。主推技術是機建厚墻體日光溫室建造技術、10米跨度塑料大棚建造技術、瓜菜標準化栽培技術、穴盤基質育苗、嫁接育苗、病蟲害綠色防控等。五原縣燈籠紅香瓜、黃柿子、精品西甜瓜等特色農產品暢銷區內外,農民來自設施農業產業的收入達20000元。
3.肉羊產業。2024年全縣肉羊飼養總量達521.27萬只,其中存欄212.15萬只,出欄309.12萬只,主推品種是東佛里升羊、華蒙肉羊、巴美肉羊;主推技術是肉羊雜交多胎繁育技術、肉羊人工授精技術、肉羊同期發情技術、胚胎移植技術、羔羊早期斷奶技術、青貯飼料制作技術、標準化防疫技術、TMR全混日糧飼喂技術、紫花苜蓿種植和飼喂技術、肉羊快速育肥技術等。全縣肉羊標準化圈舍普及率90%以上,秸稈加工轉化利用率90%以上,各類飼草料加工機械普及利用率明顯提高。
三、任務目標
2025年項目實施時間為2025年4月-2026年4月。
(一)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夯實農技人員包村聯戶服務機制,每名基層農技員定向包聯至少一個行政村,聯系若干生產大戶或農民技術員,在關鍵農時駐點開設田間課堂,現場直播、示范操作,發放技術手冊,明白紙等資料。支持農技人員聯合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科研院校專家、科技特派員、特聘農技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等,共同開展農技服務。支持農技人員通過中國農技推廣APP、直播平臺、短視頻等新媒體,開展問題解答、業務指導、技術普及等在線指導服務。全年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員在崗率超過90%,每個基層農技人員指導服務農牧業科技示范主體不少于3個,進村入戶開展指導服務時間不少于100天;農牧業科技示范主體抽樣滿意度超過95%,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對象抽樣滿意度超過70%。
(二)遴選發布主推技術。聚焦主導(特色)產業發展需求,遴選發布不少于3項適合本地區的農牧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組裝集成綜合技術方案,并制定農技推廣計劃,將推廣任務明確到各實施單位,依托示范展示場所和主體落實推廣應用任務,加快先進技術進村入戶到田。要充分發揮農技推廣機構和科研院校、國家和區級現代農牧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的作用,加大先進適用技術和優良品種推廣力度,確保農牧業主推技術到位率超過95%。
(三)建設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長期穩定的現代農牧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不少于2個,試驗示范綜合技術方案及本區域內農牧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在關鍵農時組織開展技術觀摩、經驗交流、經驗培訓等活動,廣泛邀請種養殖大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及小農戶參觀學習,每個基地直接聯系農戶不少于10個。
(四)提升農技人員能力素質。制定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計劃,積極探索多地聯合培訓等方式,提升培訓質量,對1/3以上的在編在崗基層農技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培訓,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其中實訓課程不少于2天。
(五)加強特聘農技員隊伍管理。繼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向“土專家”“田秀才”以及“三支一扶”計劃中涉農畢業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干等,招募特聘農技員。特聘農技員應由縣農科局會同財政局進行招募、使用、管理和考核,按照發布需求、個人申請、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確定人選、簽訂服務協議并報市農牧局備案、在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平臺填報等程序進行,優先續聘考核優秀人員,招募全程要公開透明,要依托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方式,對特聘農技員進行在線動態管理,并廣泛宣傳特聘農技員優秀典型。作為糧食主產區,每個鄉鎮可招募1名特聘農技員。
(六)加快信息化手段在農技推廣服務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蒙農創”科技110服務網絡作用,大力宣傳“96326”農牧科技服務熱線,實現電話咨詢、微信互動、遠程診斷、線上答疑、視頻宣講、信息推送、科技培訓、實地指導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蒙農創”科技110技術服務人員要跟特聘農技員、科技特派員等進行融合,引入社會力量提供服務,“蒙農創”科技110服務滿意度90%以上。鼓勵各推廣機構建立官方賬號,應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短視頻平臺開展直播宣傳,培養一批農技微視頻創作者,在線開展技術推廣服務。持續普及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和中國農技推廣APP,鼓勵引導農技人員、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科技特派員等在線開展業務培訓、農技問答、咨詢指導等服務。依托中國農技推廣信息服務平臺繼續做好系統信息錄入和更新,完成工作開展情況日志填報以及用戶反饋評價等工作,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服務指導。
(七)支持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針對轉基因玉米,建立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將抗蟲耐除草劑品種與密植、水肥一體化等高產栽培技術結合,加強技術觀摩培訓,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統籌推進我縣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擴面提速,充分發揮其減損增產、提質增效的技術優勢。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種植0.45萬畝轉基因玉米。
(八)實施農牧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繼續實施農牧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由自治區圍繞重點產業鏈,以農牧業重大技術需求為目標,組建由農技推廣機構、科研院校及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組成的實施團隊,探索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優勢互補的農科教協同服務新機制,強化在現代農牧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的展示推廣,實現一批農牧業重大技術盡快落地應用。承擔農牧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任務單位要明確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確保各項任務細化實化,將任務書或實施方案經自治區雙首席簽字后,同時報市農牧局、市財政局備案。
(九)構建多元化農技推廣機制。支持各農技推廣機構與科研院校或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涉農企業等力量,協同開展農技推廣服務。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新機制,主要包括:協同推廣機制,由農技推廣機構與科研院校針對生產需求提出解決方案,聯合市場化主體共同開展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鼓勵搭建區域性農技推廣服務平臺,按照產業特點設置區域工作站點,基層農技人員、科技特派員、特聘農技員等聯合開展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我縣專門成立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農科局局長任組長,成員由農科局、財政、鄉鎮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牧和科技局科教股,科教股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并組織項目的實施與全面協調。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保障糧食安全、糧油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防災減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強化公益性服務責任落實。
(二)強化管理,綜合評估。按照《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辦法》,落實完成績效指標內容,并結合實際建立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明確績效目標,強化過程管理,嚴格績效評價。要利用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做好項目資金執行、績效目標上報等工作。要規范資金管理,嚴禁挪用、拖欠項目資金。
(三)做好總結,注重宣傳。認真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做法,發掘宣傳一批在單產提升、防災減災等涌現的經驗模式、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用好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和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加強宣傳,為農技推廣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附件
2025年五原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工作領導小組
為了確保2025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特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付志強農牧和科技局局長
成 員:李建忠 農牧和科技局黨組成員
侯 強 財政局副局長
郭 婧 農牧和科技局科教股股長
孟 永 財政局農財股股長
侯 琴 農牧和科技局財務股股長
農牧和科技局各推廣機構負責人
各鄉鎮負責人
在項目實施期間,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有職務變動,由相應崗位人員自動遞補,不再另行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