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五原縣打造“旅游四地”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辦事處,縣直、駐縣各有關單位:
經縣政府研究決定,現將《五原縣打造“旅游四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五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5月6日
五原縣打造“旅游四地”實施方案
(2024-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巴彥淖爾市打造“旅游四地”實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巴政辦發〔2024〕4號)精神,科學有序推進自駕游的首選地、露營游的佳選地、度假游的必選地、康養游的優選地(簡稱“旅游四地”)建設,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考察巴彥淖爾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打響“北疆文化”品牌為抓手,聚焦“旅游四地”建設,有效整合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完善旅游服務體系,推動全縣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底,全縣“旅游四地”建設總量達到4家。
三、重點任務
(一)打造國內自駕旅游首選地。發揮A級旅游景區、等級民宿、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品牌優勢,加強自駕游目的地建設,逐步構建全方位服務的自駕旅游體系,并圍繞區、市重點旅游線路,將我縣打造成自駕旅游必經地。健全完善旅游租車服務,積極引導本地旅游租車經營主體與縣外旅游租車經營主體開發異地租車還車服務。到2024年底,推動五原縣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自駕車營地申報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到2025年底,進一步提升本土自駕營地建設水平,使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得到提升。(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農科局、交通局、農高區、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二)建設全國露營游佳選地。豐富營地服務業態,深度融合紅色、農耕、黃河、鄉村等“北疆文化”元素,發展運動、研學、休閑等多種特色營地形態。提高營地及周邊文體服務質量,運行好市民活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文體場所,新建東城全民健身中心、社會足球場;推進體育生態公園改擴建項目和鄉鎮文化站智慧化改造,開展烏蘭牧騎送文化下基層露營地專場演出。提高營地及周邊供給水平,深入實施縣域商業體建設,到2025年,改造升級鄉鎮商貿中心11個、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新建村級便民商店11個、覆蓋率達到100%,“快遞進村”數量達到123個、覆蓋率達到100%,縣域物流共同配送率達到40%。組織五原縣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申報自治區十佳露營地,推動露營經濟發展。(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農高區、自然資源局、農科局、林草局、水利局、教育局、工信局、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三)建設國內度假游必選地。科學合理布設黃河至北葵海盛宴、五原印巷冰雪嘉年華、林田湖草沙水鄉塔爾湖、陰山環抱農耕五原、紅色歷史五原印記等旅游線路,創新開發高品質、有特色的度假產品,加快旅游休閑街區品牌創建工作,到2025年,爭取河套農耕文化博覽園創建成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力爭將五原印巷文旅街區創建成為自治區級旅游休閑街區。加大冬季旅游支持力度,推出流凌觀景、“河套人家”冰雪民俗游等冰雪旅游線路,常態化開展好“璀璨冰雪游五原·歡天喜地過大年”冰雪文化旅游欣賞季系列活動。組織塔爾湖鎮、天籟湖景區申報旅游度假區。(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農高區、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四)建設國內康養游優選地。加快福星老年公寓康養項目建設,鼓勵宇鑫溫泉水世界開發地熱溫泉水浸泡名貴中草藥的中藥養生服務,爭創康養旅游品牌,提升康養旅游發展水平。(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民政局、衛健委、農高區)
(五)推進旅游業態提質升級。創新拓展旅游業態,以自駕游、露營游、度假游和康養游產品體系建設為中心,統籌推進全縣文化旅游業差異化協調發展,重點打造文化館公益培訓基地和西路二人臺研學驛站,推動文化活動中心提質升級,積極申報全區農村牧區文化示范戶和文化大院,到2025年,建成塔爾湖鎮全民健身文體活動中心,完成五原縣中華詩詞園提升項目,增加旅游演藝、非遺旅游、體育旅游、研學旅游、節慶旅游等優質文化供給,圍繞“北疆文化 河套印象”品牌做好五原文旅宣傳。(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教育局、文聯、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六)提升旅游服務保障能力。按照國家《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GB/T26358-2022)、《滑雪旅游度假地等級劃分》(LB/T083-2021)、《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GB/T31710-2015)、《駕車旅居車營地質量等級劃分》(LB/T078-2019),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自治區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認定指南》及相關細則強化標準規范建設,實施自駕旅游、露營旅游、度假旅游、康養旅游相關項目。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把旅游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善交通干線與重點旅游景區連接線建設,到2025年,修繕破損路面10.3萬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園廣場4個、新增城市綠地3.75萬平方米。科學建設旅游景區停車場、標識標牌、充電樁、旅游廁所等便民設施。加強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等慢行游覽通道建設。提升“旅游四地”建設項目的智慧旅游服務功能。(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交通局、農高區、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七)提升旅游產業能級。發展現代農業旅游,到2025年,推動建成自治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院,新建辣椒、黃柿子、鮮食玉米科技小院3個,不斷完善更新新公中鎮科技小院科普內容,提檔升級農牧業園區20個,啟動建設萬畝智慧農場,高質量運營河套向日葵產業集群。發展工業旅游,到2025年,穩定運行潤海源肉雞全產業鏈一期項目,加快建成興農進出口貿易加工園,建成和勝、新公中農畜產品加工園,運營好羊肉小鎮,規范運營八里橋農貿批發市場,打造區域農畜產品集散中心。發展購物旅游,拓展電商應用領域,建設優質穩定供應鏈基地,并以直播帶貨、網店直銷、異地云倉等新模式,一體推進文旅商品開發和文旅商品體驗購物店建設,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產品。發展鄉村旅游,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綠色生態、鄉土特色、生產發展,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到2025年,創建“十強鎮”4個、“百強村”62個,擴大旅游“過路經濟”規模。(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農科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農高區、交通局、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八)持續擦亮“旅游四地”名片。有效整合旅游對外營銷資源,依托各類線下平臺推廣優勢,構建“政府+企業+媒體”共建的全城、全平臺、全網絡、全終端文旅推介傳播新矩陣,實現戶外廣告、宣傳片、微電影等內容全覆蓋,擴大文旅推廣“朋友圈”。常態化承接演繹團隊專場演出,承辦好2024年國際向日葵大會,并以豐收節、冰雪節、元宵節和各類體育賽事等“旅游四地”重大文旅活動為抓手,促進夜間經濟、假日經濟和后備箱經濟發展。做好市場秩序、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行動,圍繞“旅游四地”業態,舉辦消費季、消費月、消費周等活動,積極培育旅游消費熱點,激發文旅消費活力。(牽頭單位:文體旅游廣電局;責任單位:農科局、交通局、工信局、融媒體中心、各鄉鎮、辦事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三瑞農科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四地”建設作為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納入縣政府工作報告和全縣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性文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旅游四地”建設工作,定期調度落實情況,推動重點項目進展。
(二)強化資金保障。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對納入國家、自治區重點規劃和本方案內的項目,在立項、審批、征地、建設、融資等環節予以重點支持。
(三)強化考核督查。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旅游四地”工作納入各鄉鎮各部門年度考核范疇,全面提升我縣文旅產業發展水平。